我們都知道有,
能力就要幫助人這件事,
其實我們擁有很多資源,
舉手之勞的幫忙也是小事,
但是我們真的有在思考,
這些被幫助的人真的需要什麼嗎?
我們就來看看徐醫生怎麼說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到阿婆吃垃圾筒的食物,
於心不忍的他…給了千元大鈔
今年二月底搭高鐵前往台北,
走出台北車站
遠遠望見一個佝僂的身影
低著頭從垃圾桶
撿拾東西往嘴裡塞,
我好奇走近想看清楚,
只見一個老太婆
正自垃圾堆裡的一顆被丟棄的釋迦
挑出尚未完全腐敗的果肉吃,
心中頓時升起一陣莫名的酸楚,
於是順手從皮夾中
掏出一張千元大鈔
送進她的手中柔聲道:
「阿婆,不要吃這個會吃壞肚子,
這些錢你拿去買新鮮的東西餵飽肚子。」
阿婆看著手中的鈔票彷彿吃了一驚:
你怎麼給我那麼多?
心裡暗自慚愧:
不是我慷慨,
而是我手邊剛好沒有百元鈔票!
轉身離去時心想
希望這些錢可以讓他少餓幾餐。
同樣在台北車站,
這次他給了百元鈔,卻有不同體悟…
上個月底再次北上,
同樣走出東三門,
依然看見門外坐著一位
白髮蒼蒼的老太太,
習慣性地取出皮夾,
忍不住皺眉抱怨怎麼又都是千元鈔?
只好回頭至小七
換了百元鈔俯身想遞給阿婆,
卻撇眼見到隔著玻璃門
坐著另一位遊民模樣的婦女,
自己又懶得再重回門內,
靈機一動
我掏出了兩張百元鈔
塞進阿婆的手中同時輕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邊走還邊懊悔是不是該 2個人都給?
走出十來步回頭一望,
居然看見阿婆對著門內的婦女招手,
把其中的 100元分給了她,
我不禁為這一幕感動得熱淚盈眶:
所謂的偏鄉,
不僅僅是地理位置
或交通難及的邊陲地帶,
每個被世人忽視的角落
其實都是偏鄉的一隅!
他們一但有能力,
都會願意幫助別人…
對阿婆來說,
雖然身處首都的心臟地帶,
但近在咫尺卻無法走進的便利商店
竟是最遙遠的距離。
每個弱勢的個體心中
也都存有一份良善的愛,
他們需要的只是生活最基本的需求
以及一份溫暖的關懷,
當他們有能力時
會毫不吝惜分享自己的所有,
看著阿婆的背影,
深感自己的渺小軟弱而自慚形穢!
生活在台灣,
絕大部分的人所擁有的
遠比我們真正需要的多太多,
於是當我們偶爾挖掘出
蒙塵已久的善心
而付出自己擁有的一小部份時,
常會自以為我們做了一丁點善事
而沾沾自喜,
卻很少人會認真思考
我們所給予的是否為對方真正需要的?
政府投入了 醫療資源,
是不是當地居民真正需要的?
今天看到了一則新聞:
行政院核定了 1億 4464萬
為提升南迴線的醫療品質
成立大武衛生所擴建暨緊急救護中心。
當然一方面,
對於被冷落、漠視數 10年的
東海岸南迴線醫療資源,
終於獲得政府部門的關注,
我由衷地感謝!
然而另一方面,
我心中也不禁質疑
這個只有硬體規劃的南迴急救中心
真的是南迴居民真正的盼望與渴求嗎?
坦白說,如果真是如此,
那麼我也該就此功成身退
轉而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了!
設置了醫療設備,
卻沒有醫療人員來執行
我想問的是救護中心的定位是甚麼?
是擴編的衛生所還是地區醫院層級?
裡面是有規劃急診室、
洗腎室和復健室
看起來好像醫療服務很充足,
但執行這些業務的專業人員有多少?
編制又在哪裡?
屬於縣級衛生單位
還是直屬衛福部?
光是現有的衛生所醫師職缺
已無法補足,有甚麼誘因
吸引足夠的專科人才前來南迴服務?
還是要委由外縣市的醫院來承作?
外來的醫師了解當地居民的醫療需求嗎?
是常態編制還是短期支援輪調?
如何建立互信的醫病關係?
長期在偏鄉服務的徐醫生,
深深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
在南迴偏鄉服務超過 14個年頭,
我深深知道偏鄉居民
真正需要的是一群願意長駐在地,
與民眾一起生活一起呼吸的醫療團隊,
除了緊急醫療之外,
還要有充足的可近性巡迴醫療
以及短期住院和
急性後醫療照護的全方位服務,
使他們能享有安居樂業
免於生病恐懼的生活環境。
而這些在南迴醫院的藍圖裡
早已有了長遠的規劃。
我夢想中的南迴醫院,
是一個與民眾生活
息息相關的社區型醫院,
它或許買不起昂貴精密的儀器,
但它絕對是一個溫暖的空間,
讓每一個前來祈求醫治的病體,
不僅能解除病痛,
更能獲得心靈的撫慰。
南迴醫院 不只照顧人民健康,
更能創造就業機會!
同時,南迴醫院也可以創造
在地青年鮭魚返鄉的工作機會,
讓許多的獨居老人有子女陪伴、
更多的孩童有父母照顧,
因此從表面數字來看,
南迴醫院或許是註定賠錢的事業,
但它所創造的社會價值
卻遠遠超出帳面數字上的虧損。
我當然明白這條路很艱辛很遙遠,
可我仍會一本初衷繼續走下去,
因為南迴醫院是我用生命為病人許下的承諾,
更是我與生俱來的使命!
本文轉自 徐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