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院士發聲:想要真正防癌,請做到這5條!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2013年在廣州的一次演講中指出,全球每年新發1200萬,死亡700萬。

其中,最易患者的器官分別是,男性前五位:肺、肝、大腸、鼻咽、胃;女性高發:乳腺、肺、大腸、宮頸、肝(前五位:肺、大腸、肝、乳腺)。

那麼,我們平時應該怎麼,才能真正抗癌呢? 

六大院士孫燕、郝希山、湯釗猷、鍾南山、巴德年、曾益新給出了如下建議,第一條就是:不要吃保健品!不要吃保健品!不要吃保健品!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補藥抗癌?都是騙人的 

早在2012年,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和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郝希山就痛批:「補藥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騙人的」,「堅決反對用營養品來防癌」。

孫燕院士指出,市場上很多所謂的「抗癌中藥」或「防癌食品」是未經實驗和臨床證實的。「不止一次,我們非常痛心地看到病人被騙得人財兩空,到了晚期甚至終末期才來找我們,而我們又非神仙,後果令人痛惜。」

 

二、爸爸應該儘量回家吃晚飯 

很多癌症都是「吃」出來的。郝希山院士指出,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預防癌症發生。

「我不明白為什麼非要在宴會桌上談問題?」孫燕院士說。台灣曾提倡過「爸爸應該儘量回家吃晚飯」運動,孫燕院士認為,這個倡議非常好。因為自己曾經有過高血脂,孫燕院士對吃十分小心,不吸菸、少飲酒、不吃飽,儘量不參加宴會,儘量回家吃飯。

飲食不規律,飯局上的煙、酒以及不知不覺過度飲食,使我們的腸胃始終處在受損狀態,再加上體重超標,長期下去就可能誘發癌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常吃夜宵不但有致癌的可能,還會引發糖尿病、肥胖等諸多病症。專家提醒說,飲食一定要有規律,尤其不要在晚上11、12點鐘或睡前2小時內進食;儘量少吃辛辣食物和燒烤等。

 

三、游泳,是最好的抗癌運動 

湯釗猷院士已經80多歲高齡,但他仍保持著運動的習慣:每兩天游泳一次,每次游500米。「我建議市民在70歲前通過游泳來健身,這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湯釗猷院士說,他開過刀的病人中,有十幾位堅持游泳,結果術後恢復得很好。他的老伴也得過大病,在用分子靶向治療的同時堅持游泳,也恢復得不錯。「我猜想,游泳可能會使治療後『漏網』的癌細胞不來搗亂吧。」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特別指出,要把身體鍛鍊看做與吃飯、睡眠、工作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質上升期(0—28歲)要參加體育鍛鍊,羽毛球、撞球、馬拉松、游泳等活動我都非常贊成;體質下降期(28—49歲),就不要參加競技運動了,進行體質鍛鍊;到老年體質衰退期(49歲後)就要進行功能鍛鍊,保持功能正常。」

 

四、堅持體檢,注重早起篩查 

曾益新院士強調,由於90%的癌症早期是沒有症狀的,必須依靠有針對新的規範化篩查手段來發現。

「很多人問我,癌症到底能不能治?在中國由於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癌症治癒的可能性以大幅度降低,才會讓人覺得癌症是『絕症』,其實世界衛生組織癌症委員會早就明確指出,2/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和治癒的,以日本為例,近三十年來,日本癌症的死亡率下降了27%,五年存活率高達68%,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日本有80%的癌症在早初期就被檢測出來。」

《生命時報》曾製作了一張抗癌體檢時間表——

20歲後:防宮頸癌 

宮頸癌與性生活關係密切,婦女進行第一次性生活兩年後,最好就開始做巴氏塗片進行宮頸癌篩查,並堅持做到一年一次。

30歲後:防乳腺癌 

乳房是女人的標誌,卻也成為了其生命的最大殺手。從30歲開始,女性就要對自己的乳房倍加呵護。

40歲後:防肺癌 

40歲以上,有吸菸史的人,工礦職工、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及有家族腫瘤病史的人都是肺癌的高發人群。

50歲後:防腸癌、胃癌、前列腺癌 

50歲後,有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腹瀉、便秘、便血病史的病人,最好做腸鏡進行結腸病變的篩查;而那些不能作結腸鏡檢查的,如高齡、體質衰弱及有嚴重心肺疾病者,可以定期用CT檢查結腸。

此外,50歲以上的男性都應該在體檢時增加前列腺癌的檢查。

 

五、保持愉悅的心情,請經常笑吧!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腫瘤免疫學家巴德年說,「我的防癌秘方只有一條——保持愉悅的心情。」

巴德年院士指出,愉悅的心情對健康和增強免疫力最重要,發脾氣、生悶氣、憋著上火等,都會引起體內腎上腺素提高,進而使身體各項機能降低。

德國著名生物學家農涅,在92歲高齡接受榮譽獎章授獎儀式上致答詞說:「今天出席大會的許多人年紀已經不輕了,對你們來說,重要的是怎樣節省自己的精力。也許,你們不一定都知道,一個人皺一下眉頭需要牽動30塊肌肉,而笑一下只需要牽動13塊肌肉,所以消耗的能量比皺眉頭少得多。因此,親愛的同行們和朋友們,請經常笑吧!」

用知識富足您的生活!

其他分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