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寶春:
「人貧窮的往往不是他的口袋,
而是內心!」
2010 年他已是台灣家喻戶曉的
世界法國麵包冠軍。
那年他 45 歲。
吳寶春到麵包店
從當 學徒開始
不過 30 年前,
母親給了他不到一百元台幣的費用,
讓他離開困苦的屏東鄉下;
單程車票到臺北,身上只剩 50 元。
同鄉帶著他到麵包店當學徒,
個兒只有 138 公分,
矮到得放個桶子站上去才能捏麵包。
同鄉不到三天,吃不了苦,跑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寶春則含著淚,
忍著苦熬下來。
回憶童年的貧窮,
吳寶春想起母親的話,停了一會兒,
淚在眼眶中打轉,久久不能語。
最終抽了一口氣,道出母親的家訓:
「我們雖窮,但我們不欠人。」
四十年後,吳寶春成了
國際法國麵包冠軍
吳寶春的家境一貧如洗,
母親在吳寶春 12 歲時喪夫,
熬著 8 個孩子,每天打零工,
摘甘蔗、採鳳梨,什麼苦活都做。
家裡茅草築出的土屋,
雨一來滴水,風一大,
屋頂即得加石塊,否則屋都垮了。
這麼一個貧瘠的茅草陋屋,
四十多年前安座於台灣南部鄉下;
誰也沒有料到四十年後,
那裡會走出一個國際法國麵包冠軍。
人生得靠自己苦幹
問吳寶春這一路走來堅持他的力量是什麼?
他承認自己小時候是個愛哭的人,
但母親的身教教他
「莫怨天,莫怨人」,
「人生就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好好苦幹!」
媽媽送他北上,吳寶春當下即立志,
記住媽媽的話,從此不哭了。
這三十年麵包學徒生涯,
他有過貴人,也碰過無情老闆。
他記得有一年年終某位老闆不知隔牆站著吳寶春,
告訴會計:「這人很忠心,
不用給他年終獎金,他不過是一條狗。」
吳寶春聽到很傷心,但也未立即離去。
人生不是 靠意氣用事
等到麵包店業績至高峰時才走。
問他為什麼忍?
他說人生不是靠意氣用事,
他要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吳寶春不容易讓任何人毀壞他的人生,
他謹記母親的家教,
「我們雖然窮,但不欠人。」
當兵時,因故碰到了貴人,
海軍教官教放牛班生的他識字讀書,
然後打開了他的國際視野。
2008 年他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得了優勝,
不夠的旅費十萬元還是和當時老闆借的。
2010 他得了國際冠軍,
巴黎艾菲爾鐵塔前拍了一張相,
然後刻意回南部高雄開店。
人貧窮,往往不是
他的口袋,而是內心
出身貧窮對吳寶春反而成了禮物。
2011 年他才剛賺第一桶金一百萬,
但他一點也不貪心。
他謹記幼時貧窮之困,體恤其他貧困的員工,
麵包店每年提撥營業額近千萬福利金予員工。
也是為了給客人最好買麵包的片刻享受,
規定一次店裡只進十人,營業額當然不會太高。
他說:人貧窮的往往不是他的口袋,而是內心。
幫助他的人,他一生感恩
現在到高雄吳寶春麵包店,
一方面買可口的桂圓麵包、荔枝麵包,
同時也聽到很好的古典音樂。
問他那是誰的樂章?他回不知,
幫他選歌的人正是當年在高雄西子灣
教他讀書識字的海軍教官;
問他記得起那個帶他北上學麵包的同鄉嗎?
他一分鐘不想,倒背如流。
他記得每一個拉他一把的人,對吳寶春而言,
傷害他的老闆教導他今日疼惜員工,
幫助他的人,他一生感恩。
他說:「一個不知感恩的人,
他的人生必然是痛苦的。」
惜福,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吳寶春的英雄是許文龍,雖出生貧窮,
但發跡成功時永遠懂得分享雙贏或三贏。
吳寶春說當他人生越成功時,
就要越記住母親小時候的身教。
是的,他並不真正貧窮,
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恩與回報。
至今已揚名立萬,
但其實還沒有太多積蓄的吳寶春說:
「惜福,是人生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