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導緻頻尿、血尿甚至「泌尿道感染」!

螢幕快照 2016-07-30 下午7.35.07


一般人都認為,尿液是人體排出的“垃圾”,
其實不然,它是檢測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人們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
會在血液裡形成尿素、尿酸、肌 酐、肌酸等“毒素”,
只有通過尿液將它們及時排到體外,
才不會影響健康。

健康的尿液有一些標準,
如果指標發生了改變,就可能預示著疾病。
小便和健康到底有 著怎樣的關係?
人們在小便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以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請繼續往下閱讀…)

 


 
 
 

頻尿原因

頻尿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
由於多種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數增多,
但無疼痛,又稱小便頻數。

尿頻的原因較多,包括神經精神因素,
病後體虛,寄生蟲病等。
中醫認為小便頻數主要由於小兒體質虛弱,
腎氣不固,膀胱約束無能,其化不宣所致。
此外過於疲勞,脾肺二臟俱虛,
上虛不能製下,土虛不能製水,
膀胱氣花無力,而發生小便頻數。

頻尿、夜尿,亦或者解尿有困難時要當心,
恐是下尿路症找上門!醫師表示,
在泌尿科學中只要出現小便不順暢,
皆統稱為下尿路症狀,
且普遍存在於良性前列腺肥大的男性身上。

然而,膀胱出口的阻塞
不只來自於良性前列腺肥大,
也有可能出現於膀胱頸功能的失調、
尿道口阻塞、惡尿道狹窄、前列腺腫大等,
因此,就連女性也有可能會有這方面困擾。

亞東醫院泌尿科吳維哲醫師表示,
隨著膀胱出口阻塞越厲害,
尿道內阻力也會逐漸增加,
因此,在排尿時膀胱就必須以更大的壓力,
才能將尿液送出,一旦這種情況久了,
膀胱便會增厚、沒彈性,
進而帶來殘尿量增加,
容易引起膀胱發炎及膀胱結石,
嚴重時還會影響腎功能,
甚至發生尿毒症,造成腎臟不可回復性的破壞。

事實上,有多數民眾雖然有一些小便症狀,
但都不是來自良性前列腺肥大,
吳維哲醫師表示,若仔細分析病人的原因,
有時會發現這些都來自於精神狀態
或是心因性的壓力問題,
此外,也有些病人的膀胱較敏感,
因此,導致膀胱在較小的容量時,
即有強烈的排尿感覺,也會顯得較為頻尿。

「血尿」是什麼

若尿完尿後發現尿液呈紅色:
說明尿中可能存在超量的紅細胞,也稱“血尿”,
多是由腎病、結石、前列腺​​炎、膀胱腫瘤等引起。
如果出現劇烈的腰痛,同時伴有血尿,
多半是結石引起,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

呈醬油色:是由於尿中紅血球被大量破壞所致,
也可能是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及溶血性黃疸等。

呈白色:好像牛奶一樣,
有時混有白色凝塊或血液,說
明尿中有乳糜,源自絲蟲病或腎、
淋巴管堵塞。

尿液發黃:黃連素、維生素B等藥物會引起尿液變黃。
但如果沒有吃藥,尿色很黃且持續半個月以上,
就要提高警惕。
尿色太黃,往往預示著肝膽疾病,
如肝炎、膽結石、膽道阻塞、梗阻性黃疸等疾病。

當然,食物有時也會改變尿液顏色,
因此大家不要過於恐慌。
泌尿外科專家楊勇和許清泉最後提醒,
如果你的尿液性狀和顏色發生改變,
且持續時間較長,
又難以從攝取的食物或藥物上找到答案,
就有必要去醫院查出具體原因。

 


 
 
 

擺脫泌尿道感染

為何會有泌尿道感染?
大家可以想像,泌尿道就像是水壩,
當體內水分過多,水壩就要打開洩洪,
相反的,當蓄水不足時,水壩就不需打開。
這時候堆積在膀胱的尿液,
會開始孳生細菌,當尿道少了尿液沖洗,
尿道黏膜容易乾枯脆弱,進而造成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可以複雜也可以簡單,
女性若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與正確使用衛生紙,
排便後大腸桿菌很可能會循著陰道尿道而上感染,
加上女性生理構造,尿道本來比較短,
細菌只需沿著3至4公分的尿道就會到達膀胱,
進而引發泌尿道感染,產生頻尿、尿急、
排尿時會痛、會有灼熱感、尿液混濁、
尿血等症狀,而且下腹或腰部
也會不時感到悶脹不適感。

基本上,泌尿道感染的致病因子,
可分別為體外細菌感染、黏膜缺乏滋潤與養護、
體內水分不足,因此若要遠離泌尿道感染,
就要採取必要的防護與治療:

1.增加體內水分:
除了多喝水保持泌尿道暢通外,
多吃水分充足的水果也是很好的選擇,
像是西瓜、火龍果、中藥可選用知母、
枸杞子、括樓根等滋陰藥材來補充體內水分。

2.維護泌尿道暢通:
不要憋尿,在尿液的沖洗之下
能讓泌尿道維持良好狀況,
可補充利尿的食物像是綠豆、絲瓜、
冬瓜,中藥可選用薏仁、茯苓、玉米鬚。

3.加強黏膜完整性:
黏膜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黏膜夠完整,細菌將無處可以孳生,
平常多補充葡萄、檸檬、蘋果,
中藥可選用黃耆、黨參、西洋參、冬蟲夏草。

4.強化抑菌功能:
醫學研究指出蔓越莓可抑制細菌
在泌尿道黏膜附著,
中藥的部分可選用土茯苓、蛇床子、黃柏等藥材。

保持健康的衛生習慣,
很多人會因為憋尿、不喝水導致泌尿道感染,
這時就很容易出現頻尿甚
至血尿的狀況喔!分享出去!

其他分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