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麵很好吃,
但你知道吃進肚子32小時後會變成?
又為何會變那樣?
裡頭含的是什麼成份,
又會對人體造成哪種致命影響?
90%的人看過後表示不敢再吃了!
泡麵,又稱快熟麵、速食麵、
即食麵、方便麵,
是一種可在短時間之內
煮熟食用的面制食品。
方便麵的原理是利用棕櫚油
將已煮熟與調味的面條硬化,
並壓製成塊狀,食用前以熱水沖泡,
用熱水溶解棕櫚油,
並將面條加熱泡軟,數分鐘內便可食用。
一般民眾經常接觸的泡麵,
竟然被踢爆調理油包內含多項超毒重金屬,
吃進肚子的方便麵36小時後會變成怎樣?
《關鍵時刻》揭密,
美國科學家實驗「加工食品」與
「無添加物食品」被吃進肚子裡的情形。
哈佛大學試驗情況:
根據哈佛大學醫藥博士研究,
兩名接受實驗者把攝影膠囊無線監測器
與食物一起吃進肚子裡。
三分鐘就泡好的泡麵,
吃進肚子後卻待了36小時還賴著不走,
那到底是為什麼「這麼難消化?」
節目中更揭露,
泡麵可加入136種抗氧化劑成分,
其中包含製作瀉藥、美白劑的「酒石酸」、
用於隱形眼鏡、洗髮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就連打火機的成份丁烷,
也成為「特丁基對苯二 酚」加進面條裡,
這也是為何方便麵的口感
總是又彈又有筋道的原因。
泡麵原料
哈佛大學醫藥博士調查指出,
泡麵成份能加入24種鈉鹽,
容易造成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腎
損壞和其他疾病,其他136種抗氧化劑,
包含用於隱形眼鏡、洗髮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能讓 面條白淨美觀;
添加在機油裡的「丙二醇」,
可增加面條潤滑口感;
打火機內含的「丁烷」成份,
加入方便麵後則改叫「特丁基對苯二酚」。
過去很多人以為泡麵含有防腐劑,
開玩笑說:「吃多了會變成木乃伊」。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一些泡麵中的麵並沒有含什麼防腐劑,
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為了保存方便,
泡麵都經過油炸,
而且油中往往添加了BHT(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
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是一種廣泛應用於食品油脂的抗氧化劑,
會引起肝腫大、染色體異常以及降低生殖能力;
泡麵中的調味包中
不管是肉類調味包、油包、鹽與味素包
都含有抗氧化劑,吃多了對人體肝臟會造成影響;
用來合成神經毒及製造冷卻劑的「丙二醇溶劑」,
以及被用來當瀉藥、美白劑的「酒石酸」,
都出現在檢驗的方便麵當中,長期食用,
將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致癌機率大大提高。
曾有報導稱方便麵的調味油包,
曾被檢驗出含有銅、鉛、砷、汞等重金屬。
更可怕的是碗裝的泡麵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需要六大要素:
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
礦物質、維生素和水。
只要缺乏其中一種營養素、時間長了,
人就會患病。
而方便麵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湯料只含有少量味精、鹽分等調味品,
即使是各種名目的雞汁、牛肉汁、蝦汁等方便麵,
其中肉汁成分的含量非常少,
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每天所需要的營養量。
經過研究證實,泡麵中的調味包
須經過高溫滅菌、真空包裝,
所以它裡面的肉類本身所含的B族維生素、鐵質,
或是蔬菜所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A,
早已蕩然無存。
你吃進去的只是一堆熱量,
以杯麵為例,小小一杯也有350卡,
若是含調味包的大碗麵,
熱量少說也有500~600卡,
所以如果你花較多的錢
買一個看起來較高級的大碗麵,
最多也只是多買了 200~300卡的熱量而已。
通常方便麵大量使用棕櫚油,
其飽和脂肪酸可加速血管硬化
形成當代消費者對健康、養生越來越重視,
所以健康、營養未來或將成為方便麵發展的趨勢,
望大家能以實際行動迫使個方便麵生產廠家,
研發新型的健康、營養、易消化的方便快捷食品
取代現在的方便麵。
請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
其實泡麵最毒的真的不是防腐劑,
而是隱藏在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一定要讓愛吃泡麵的朋友們知道,
還是自己煮最健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