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習慣,父母請一定要從小「逼」孩子養成!受益終生

逼著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因為優秀就是一種習慣

(請繼續往下閱讀……)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熏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

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長一定要幫助他養成這6種習慣!

看看你家孩子具備了幾種?

0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一定要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從小事開始,自己的襪子自己穿,自己選擇上學時穿的衣服,自己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遇到事情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所以讓在他很小的時候有著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當有一天你放手的時候就不會過於擔心,他自己也不會恐懼。

02.參與家務勞動,培養責任感

凡凡媽從小就會給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務活。

媽媽對凡凡說:媽媽負責做飯,爸爸負責洗碗,凡凡負責倒垃圾。

所以凡凡一直很習慣的看到垃圾桶裡垃圾多了就自己去倒。

而且每次家裡要置辦大的物件都會開會,比如買電視,買汽車,都讓孩子參與一份意見,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凡凡,一直對家裡有一份責任感,覺得自己是家裡的主要成員,這是我們的家,而不是爸爸媽媽的家。

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看作是無知的,什麼事情都要為孩子做主,都要替孩子著想,一直呵護著。

其實這樣反而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03.養成閱讀習慣

大量閱讀收穫到的好處是:

積累詞彙,增強語感,提升寫作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孩子12歲之前,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發展的最佳時期,尤其是小學階段,這六年,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比大量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只有在這個階段博覽群書、見多識廣,孩子今後的成績上升才會力量強大、後發製人、潛力無窮。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

那是因為孩子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家庭環境中也沒有看書的氛圍。

爸媽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愛讀書的好榜樣。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書,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只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

 

04.學會選擇,懂得取捨

皓皓的爸爸每次帶皓皓去超市之前,都會和皓皓做好約定。
他會對皓皓說:我們這次去超市,你只能選擇一樣東西,薯片或者玩具。

如果你選擇了薯片,很好,你吃到了很美味的東西。

如果你選擇了玩具也不錯,因為玩具可以玩很久。

皓皓第一次選擇了薯片,而且爸爸讓他在眾多品牌和眾多口味裡快速挑選。

第二週,他再次和爸爸去超市的時候,他選擇了玩具。

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同時擁有很多東西,人長大的過程就是要一次次面對取捨,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也是培養他的一種思考習慣,這對他以後的人生中,在重大選擇的時候就會有自己明確的目標。

而越早有自己目標的人,成功的機率越大。

05.有規律的生活

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幾點閱讀,幾點睡覺。

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堅持下來並不容易。

但是如果孩子能習慣了這樣的生物鐘,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成長有好處,而且對他長大以後做事的規劃性和統籌安排性都是有極大好處的。

有規律生活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比較有耐力。

對於孩子能堅持制定和完成計劃,家長一定要從小就給予極大的肯定和鼓勵,甚至獎勵,這會是難能可貴的優點,在長大後,有計劃並能堅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06.學會傾聽,樂於助人 

每個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對世界的認識時,都會急於要與人分享,聰明的父母永遠懂得細心和耐心地聽孩子說話。

傾聽孩子說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家長傾聽了孩子說話,也要告訴孩子耐心傾聽別人說話,你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想法聽起來也會有趣的。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這樣的孩子誰都會喜歡的。

長大後,懂得傾聽別人、樂於幫助別人的人,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會有超高的人氣,會擁有更多人脈。

如果你家孩子還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請“逼著”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因為優秀就是一種習慣!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孩子性格受母親影響最大,以下6類媽媽最可怕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遺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大人的行為。

之前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說一位媽媽很愛買剪刀,廚房裡、抽屜裡、書櫃裡,只要是能用上剪刀的地方都至少有一把。

孩子並沒有覺得很奇怪,以為媽媽只是喜歡隨時需要隨時就能拿到的感覺。
直到有天去外婆家他偶然發現,姥姥的家裡居然也有很多把剪刀…

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止是在生活習慣,甚至連思維方式、精神意識方面也存在影響。

比如一個處理事情很著急的媽媽,通常她的孩子的性格也會很急躁,寫作業耐不下心,粗心大意的;

相反有個心平氣和的母親,一般她的孩子性格也會很溫柔。

所以說,優秀的媽媽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是這6種類型的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 給孩子最好的」這句話裡找到了力量

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

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
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

「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看了這個節目後,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專家的解讀也讓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家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
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人人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可是不對的哦~

其他分享工具: